不忘初心跟党走逐梦前行报党恩
游素军,男,天津农学院2008级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,2012年毕业,现在国家林业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建设局工作。
小时候,我家里很穷,爸爸经常对我说:你是在一个没有雨伞的孩子,下雨天别人可以慢慢走,你只能努力向前跑!虽然我那时还不知道其中的深意,但我懂得“没有伞的孩子要努力奔跑”的道理。我一直努力学习,希望着有一天能够改变我的命运和家庭面貌。
大学时,我远离家乡,拿着国家资助的学费,怀揣着对大学的憧憬与梦想,只身来到北方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读书。刚从高中的紧张生活里解脱出来,我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即将伴我度过四年青春的地方,默默地在心底立下了一个个目标。我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让安逸的大学生活磨平我理想的棱角,要珍惜机会,努力学习,报答国家和父母。大学四年,我不断加强修学储能,在学习中积累能量,在刻苦中磨练意志,经过不懈努力,我6个学期的绩点成绩均在90分以上,并先后5次获得校级一等奖学金。在学好知识的同时,我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,我给自己提要求:每年一次实践,每年一个台阶,用实践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。四年来,我曾多次深入贫困农村参加支农、支教活动,让留守儿童“看到”外边的世界,为那些没有“雨伞”的孩子送去温暖。艰难困苦,玉汝于成。大学期间,我先后荣获国家奖学金、天津市市级优秀学生干部、优秀共产党员等40余份大大小小的荣誉。大学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,它让我这个曾经没有“雨伞”的孩子有了一个华丽的转身,也使我更加“坚定信念跟党走,甘于奉献报党恩”。
毕业后,我深入基层,遵从儿时的那份渴望和梦想,毅然选择做一名“大学生村官”。在农村基层一线,我目睹了农业对绿色的依赖,农村对绿色的诉求,农民对绿色的向往。我的心中一直有个梦想,那就是:为“美丽乡村”建设尽我应尽之责,为“绿色梦想”实现出我微薄之力。在担任“村官”的两年里,我把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提出“要敢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一线,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”的号召作为我不断前进的动力,通过镇、村两级领导的提点指导和参与各项工作的历练,我由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迅速成长,并逐渐适应、融入到基层的生活中,在思想认识和工作实践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。在两年的基层工作中,我将燃烧的青春奉献给了那片绿色事业。除做好每件本职工作外,我还利用空闲时间不断汲取新知识,为以后更好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。“村官”期满后,我顺利考取了国家公务员,实现了我人生中的一个新的跨越。新人新事新的工作岗位,也面临着新的挑战,但有之前的知识储备和锻炼实践经验,我满怀信心和希望去迎接新的挑战,迎接新的未来。
现如今,我已成为千千万万个林业工作者中的一员,步入而立之年的我,怀抱着那颗“初心”,依旧奋斗着,努力使自己成为一棵大树,可以予人依靠和阴凉。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,我几乎踏遍了西北、华北和东北13个省(区)的造林一线,我经常被这样一个群体感动和鼓舞着:他们虽然拥有完整的家庭,但每日都会孤独地穿梭在荒无人烟的林场,守护着心中的那片绿色;他们或许文化水平不高,但长期扎根基层一线,成为护绿、增绿的践行者;他们或许很普通,但有着一颗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,几十年如一日将自己的青春汗水奉献给了这片绿色事业。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——务林人,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梦想——建设美丽中国。他们让我懂得:平凡孕育伟大,伟大出自平凡,实现宏伟的“绿色梦想”,还需要我们每一位务林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去奋斗。当初那个纯朴美丽的“绿色梦”不断激励着我“带上初心,逐梦前行”。
习近平总书记曾说,“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。现在,青春是用来奋斗的;将来,青春是用来回忆的”。回顾我的成长经历:用近20年的努力,我从一个没有“雨伞”的孩子,成为一名予人“阴凉”的党员;用近10年的磨练和思考,我将当初那个只存在脑海中的“初心”变成我为之不懈奋斗的动力。当我作为一名国家公职人员去履行职责时,当我以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要求去面对学习、生活和工作时,我很平静,因为我明白,入党是新的奋斗起点而绝非终点,初心是继续前行的动力而绝非口号。我要一路奋斗,做出更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。
